从理论上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沿江中学继续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
2021年9月23日,在全国合作学习著名专家郑杰的指导下,南京市明道教育集团沿江中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再谱新篇章。
上午第一、二节课,沿江中学马维静老师和汪娟老师先后在初二1班各开设了一节研究课,校长卢干忠等学校领导以及全体参与课改的老师们前往观摩。马老师的课堂主要运用了两人合作式及“坐庄法”。学生两人合作完成问答,训练了彼此的口语表达;运用“坐庄法”分享自己的爱好和投入时间,提高了课堂参与率。汪老师的课堂则主要运用了“小先生”策略,使学生通过互助,掌握了运用直尺、圆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圆满达成了课堂目标。
观摩完两节研究课后,专家郑杰在行政会议室开设了讲座。他首先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课堂,在郑杰看来,两位老师已多次开设合作学习研究课,正从“新手”转变为“熟练工”。郑杰指出,我们老师都是技术人员,上课上出了“手感”,便能熟练有风格,进而成为专家。因而在训练时,要尽量规范,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就像今天开课两位老师的课堂,日臻成熟。
接着,郑杰介绍了合作学习的分类。按照规模,合作学习可分为四类,分别是两人合作,4-6人合作,跨组合作,全班合作。按照功能,合作学习也可分为四类。一、互教,即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小先生”。二、互评,即出题——评价——反馈——反思。合作学习的互评有非竞争性和竞争性两种,其中带有竞争性的评价更有利于内部的团结与合作。三、对话,即交流意见。郑杰举了农村村民们如何开会才有效的例子来阐述对话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四、协同,即分工合作,它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进一步和专家郑杰探讨了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研讨场面非常热烈。
最后,卢干忠校长做总结性发言,提出初一、初二年级应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侧重点。学校后期要致力于将上海学习的收获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一批教师中的“小先生”,进一步推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