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和思路

南京市沿江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30 13:10:31 浏览次数: 【字体:


    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抓住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的契机,落实建设教育强区的要求,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为着力点,以系列化德育为新亮点,以和谐课堂构建为增长点,努力把沿江中学建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认可的南京市新优质初中。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南京市沿江中学位于扬子江畔,浦口区沿江街道辖区,北邻宁六公路,南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隔路相望。服务范围为沿江街道辖区五个社区(天润城、威尼斯水城楼盘除外)。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544人。适龄少年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全校有择校生6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16人,占学生总数58.37%,留守儿童15人。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52人。学生与专任教师比10.26:1。教师平均年龄40.37岁,研究生及教育硕士10人,本科39人,专科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总数49人,占专任教师比90.7%。中小学高级教师17人,中小学一级教师26人,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总人数43人,占专任教师百分79.63%。学科分布基本合理。学校有骨干教师11人。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比21.33%  
    学校占地15893平方米,建筑面积5322平方米。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分布比较合理。学校有1幢教学楼,1幢综合楼,1幢办公楼,1幢实验楼。阅览室、微机室、录播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有供300名师生就餐的B级食堂。学校有水冲式厕所。学校有20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一片。另有篮球场两片,运动设施比较齐全。学校有图书29627册,生均49.8册。教学实验设备齐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音乐、美术教室设施设备先进,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 288.17万。  
    二、学校发展优势
    1. 外部条件:学校发展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适逢南京新优质初中创建工程,有南京市教科所和区教育局的大力关心、支持,有政策倾斜、科研引领、经费支持。浦口区和鼓楼区携手共进,我校和育英外国语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有来自于教育强区优质学校的资源辐射。地方政府沿江街道对学校发展鼎力帮助。学校对面将兴建商住楼,未来发展有充裕的生源保障。
    2.内部条件:学校有58年办学历史,底蕴深厚,取得过许多辉煌成就。校风纯正、学风浓厚。校园文化建设初具雏形。学校硬件投入基本到位。学校教师学历高,有12名教育硕士,占教工比例22.2%,初中校全区第一;高级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在全区名列前茅;学校有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等骨干教师11人,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比20.33%。教师队伍爱岗敬业、纯朴、团结,有一股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
    三、学校发展劣势
    1. 外部环境:学校周边名校林立,三公里范围内有五家名校,吸引了我校大量优质生源,明年浦外分校即将落户高新,学校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学区范围内,优质生源有减少趋势。
    2.内部环境:学校现有生源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逐年增大,目前已接近60%,学生学业基础薄弱、行为习惯欠佳;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忙于生计无暇关心子女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严重。教师教育观念有些滞后,教学手段略显单一,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学校管理有理念、有制度,但精细化程度不够,缺少可实践、可操作的路径。
                第二部分: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发展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为着力点,以系列化德育为新亮点,以和谐课堂构建为增长点。
办学特色:定向运动,定向人生。
办学理念:立德力行
办学目标:办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认可的南京市新优质初中。
培养目标:培养身心两健、德艺双馨、智能俱佳、数文齐韵的新一代中学生。
学校文化:校训: 立德力行
              校风: 明礼、笃志、求实、奋进
              教风: 博学、宽容、开放、适性           
学风: 乐学、勤思、善问、活用

                    第三部分:重点工作与保障措施
    一、重点工作
    1. 依法治校平安工程
    1)深化一主两翼校长负责制为主,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为辅)民主管理监督体制。
    2)学校以健全依法治校领导组织为保障,以完善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法律素质为基础,以创建法治校园为目标,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3)以人人重视,事事落实,预防为主为目标,保持警惕意识、重视细节工作、抓住关键环节,保证不发生重大事故,创建平安校园。
      2. 课堂改革质量工程
    1)积极实施符合沿江中学学情特点的“5•3•1”课堂教学模式,落实低起点、小步子、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策略,数理化学科用好导学案,其它学科鼓励使用导学案。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和谐课堂。
    2)针对学校集体备课的现实困境:重形而轻质、重同而轻异、重教而轻学、重行而轻思。寻求集体备课的突围之策:强化过程,力求实效;和而不同,百花齐放;教学相长,师生共赢;且行且思,教而不惑。
    3)以学定教,提高课堂实效。逐步推广兵教兵教学策略。作业分层布置,全批全改。
    4)创建南京市新优质初中成功,教学质量实现洼地崛起,中考成绩跻身于浦口区中等行列。
      3.立德树人育人工程
    1)以教育方法科学化,专题教育课程化,活动教育系列化,社团活动常规化,特长培养规模化,行为规范教育日常化,教育主体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正规化,德育工作全员化,德育目标阶段化为内容,进一步规范、创新德育工作。
    2)创新文化主题,特色育人有痕有质;创新校本课程,整体构架有章有形;创新美德路径,品格培育有线有层;创新实践渠道,学生体验有声有色;创新培养模式,艺体发展有根有本。
    3)持续开展三关爱活动,进一步探索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规律。
    4)创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
     4.内涵提升科研工程
    1)扩大资金投入,拓宽培训渠道,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打造地区领先的骨干教师队伍。力争五年内培养出市级名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3人。 
    2)坚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服务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贴近课改教改为方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切实发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作用,为十三五学校的教育发展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参与并完善市规划课题的立项、研究及结题工作。计划教师个人课题每两年立项并结题循环进行不少于5项,计划参与每年度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获奖5篇,教育教学案例获奖5篇,南京市新优质初中校教育教学论文2篇,教育教学案例2篇。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家长育人水平、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等方面开展研究。
    3)以必修性校本课程、选修性特长课程和社团活动性课程建设等为内容,在定向运动南京市精品课程基础上完善、放大校本课程体系。
      5.硬件提升保障工程
    1)校园文化工程
    书香校园、礼仪校园、法制校园、智慧校园、科技校园为主题,进一步整合学校的文化系列,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并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基础设施工程
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完成田径场改造、体育设施更新换代、学校行政会议室出新(一室两用,即会议室、荣誉室合二为一)、校园宣传系统提档升级、学校餐厅文化布置(增设2-4台壁挂电视)、学校建筑物粉刷出新、学校绿化美化工程,使得办学条件达到全区中上水平。
    3)信息校园工程
加强对外宣传,实施痕迹化管理策略。每事一策一思:让工作渐趋完美。总结一周一次:在细节中见管理。校情一旬一报:让校园事人人晓。校务一期一册:尊重师生的付出。带宽达到百兆、无线网全覆盖、创建南京市数字化示范校园。
    二、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制定实施规划,每学年结束,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及时总结实施的成效,对没有落实好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2.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校,积极实施十三五规划,建立完善一系列教师、学生考评机制和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和考评办法,从精细化管理到精致化管理,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符合法律规范、学校的各项考评机制更能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3.师资保障。抓好校本培训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重视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每年评出我身边的最美教师和优秀教师,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水平。
    4.教学保障。认真落实和谐课堂教学改革,树立质量意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相长,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成长。
    5.后勤保障。层层签订校园安全常规管理责任制,落实门卫管理,坚持校领导值班制度,校园安全一天一检查一记载,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实现学校安全零事故目标。规范财务管理,勤俭节约,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经费保障。加大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工作,努力打造规范后勤满意后勤健康后勤平安后勤


                                             南京市沿江中学
                                                 2016.10


打印正文